·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青岛 > 文化活动 >

寻找青岛文化工匠活动 收到3000余条推荐信息

来源:青岛日报时间:2017-12-25 11:40

   由市文广新局联合本报全媒介平台开启的“文化·青岛气质”主题活动之一“寻找青岛文化工匠”引发市民广泛关注。本报全媒介平台已收到3000余条推荐信息。活动启动以来,本报陆续展出读者网友推荐的文化工匠,并继续开展征集活动。参与者将有机会获得“文化·青岛气质”精美图文集册,详情可登录青报网查看。
 
   “寻找青岛文化工匠”旨在发动市民寻找式微的传统手作工艺和精益求精、可资传承的“工匠精神”。市民和网友可登录青报网,点击“文化·青岛气质”专题页参与活动,也可将“寻找”内容及相关线索发送到邮箱:
 
huiquanbooks@126.com。
 
瓷板画匠杨克:
 
白瓷板上“行路难”
 
   瓷板画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颜料手工绘画、上釉,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工艺品。瓷板画可装裱,或嵌入屏风中,作观赏用。
 
   杨克,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陶瓷绘画原创作品于2013年、2014年的中国创新设计文化展暨中国(青岛)工艺美术博览会上,两次荣获金奖,在以后的展览中也屡次斩获大奖。
 
   “瓷板画制作殊为不易,一件作品要经过十多次的烧制才能完成。其间窑火的温度等因素对作品影响极大,稍有不慎会造成瓷板的破裂,作品即报废。”杨克说,在白瓷板上“行路”非常难。
 
   但是瓷板画因为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又兼容了中国陶瓷艺术的特点,所以能随心所欲地表现各种画风、流派的艺术风格。瓷板画与纸质或绢质的画相比,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都很稳定,不怕潮湿,不怕霉变,其色彩可以保持数十年鲜艳如初。
 
   杨克多年来根植青岛本土,在他的作品中既能看到东方独特的风味,有中国画的皴擦笔触,又有西方绘画水彩的畅快淋漓尽致,还有油画的重彩厚实浓烈。正是因为期待,他不断琢磨探索,不只用绘画技巧,还根据瓷板画创作特点独创玻璃、钢锯条等“十八般武器”,创作出岛城特有的红瓦碧树蓝天、意境幽深的“风天雪地”、格外有生活气息的门神像等艺术品。
 
独手陶匠叶建明:
 
72道工序与窑炉寻默契
 
   将土加水,巧手塑形,以刀或笔,精工作画,以木生火,高温玻化……瓷器,将中国传统文化中金、木、水、火、土完美融合,幻化出一件件典雅温润的工艺精品。1970年出生的叶师傅,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29年来一直围着瓷器转,他说他和窑炉有缘。
 
   叶建明是个陶瓷“匠人”,18岁入行,21岁失去右手,但29年后却以“左笔叶”闻名全国,被评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被国家用瓷办公室聘为艺术指导,成为文化部美术创作基地景德镇陶瓷中心主任。
 
   “你看瓶子上的颜色,这就是本地特有的琅耶铁红和琅耶天青。”经过一天一夜的烧制,看到自己的作品终于出炉,并且因窑变还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这让在车间守了一天的叶师傅兴奋不已。“瓷器从选土到烧制成品共需要 72个工序,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叶师傅告诉记者,72道工序中,制胚、作画、上釉和烧窑是四个核心,而烧窑则最为关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烧窑师傅把握着瓷器的“生死大关”。
 
   2010年4月,由叶师傅指导的琅耶窑第一窑釉上彩入窑点火,26日出窑获得圆满成功。此后几年,叶师傅在琅耶窑先后烧出了釉上彩、青花、釉里红、颜色釉等新彩瓷万余件,并在国内外多次获奖。
 
石雕名家周保国:
 
顽石无形,雕者有心
 
   周保国,自幼酷爱雕刻艺术,至今已有40年,现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工艺美术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
 
   今年55岁的周保国出生在莱州,自幼着迷于石头雕刻。15岁时正式拜师学习雕刻,高中毕业后他如愿进入莱州雕刻厂工作。在此后四五年的时间内,周保国学会了镂雕、圆雕、透雕、薄意雕等各类雕刻技艺。1981年,盛产巴林石的内蒙古巴林右旗到莱州招聘高级雕刻师,周保国以其精湛的技艺被选中。
 
   周保国的雕刻作品创意独特,构思精妙,做工精细,巧夺天工,既有南方雕刻艺术风格的细腻,又有北方艺术风格的粗犷豪放,作品曾被国家博物馆选中。
 
   周保国告诉记者,他在雕刻石头之前,首先要对石头研究一番,琢磨不出雕成什么最好,就先放在一边,等什么时候想好了,再一气呵成。他的获奖作品《农家乐》原本是一块黑色巴林石,他盯了三年,才琢磨出这个创意。
 
   顽石无形,雕者有心,周保国在小小的石头上雕出了乾坤大世界。巴林石雕《农家乐》荣获第六届“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闹秋》荣获第七届“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银奖,《秋韵》荣获山东省首届工艺美术精品展一等奖,作品《凝》、《硕果累累》、《五谷丰登》连续荣获第二届、第三届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剪纸艺人李翠敏:
 
50余年磨一“剪”
 
   描样、下剪、剪穗,两分钟不到就剪出一只活灵活现的猴子,在澳门路社区,年过60岁的李翠敏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向记者亮了一手绝活,凭借一双巧手、一把剪刀,李翠敏创作出了满满一桌子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小动物。
 
   李翠敏,山东省手工艺协会会长,山东省民间艺术大师,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6岁开始跟着姥姥学习剪纸,凭借自己的绘画基础,创作了《金陵十二钗》、《水浒一百单八将》等作品,她的剪纸作品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证。
 
   李翠敏从事剪纸艺术50余年,在剪纸创作中她苦心钻研,不断摸索,将传统剪纸与新时代剪纸有机结合起来,创作出大量精彩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李翠敏尤其擅长人物剪纸,她的作品题材广泛,涉猎民俗风情,神话传说,名著经典等。至今已创作出四大名著、万里长城、奥运情怀、共和国之恋等多幅作品。她作为当代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人物,入选“中国民间剪纸史”。
 
   她的作品曾获第三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中国文化遗产日“中国民间艺术作品系列展”金奖、“北京2008迎奥运剪纸大展”金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北京大观园首届全国剪纸大展金奖等,其作品《万里长城》被奥组委永久收藏,作品《奥运情怀》被国家农业博物馆收藏。
记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