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工作 > 社会宣传 >

凡人善举践行核心价值观

来源:青岛日报时间:2017-11-22 08:58

   “热血红嫂”韩珞:坚持无偿献血17年
 
   韩珞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新时代的“热血红嫂”,因为从2000年开始,她已经坚持连续献血17年,是有名的“献血女状元”,折合献血总量超过13万毫升,如今仍然坚持每个月捐献两次血小板。不仅如此,她还是一名光荣的无偿献血志愿者,每天像上班一样,“献血车开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韩珞说,她希望能够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和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韩珞仍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献血时,她的体重达不到规定的45公斤,于是便去买了两瓶水,自己站在马路边先喝了1瓶半,觉得体重应该差不多了才踏进献血屋。这之后的17年里,献血就成了韩珞的一种习惯。有时候到了献血的日子,但当天又要去做志愿服务,她通常就7点来到血站,工作人员都被她的热情所感动,提前一个小时上班为她采血。
 
   2009年,韩珞成为第一批加入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的志愿者之一,那时她尚未退休,一周工作6天,唯一的休息日都当成了志愿服务时间。现在的韩珞虽然已经退休,但似乎比之前更加忙碌,几乎每天都跟着献血车早出晚归。韩珞的真诚付出感染了身边的人,她现在所在的志愿服务队有近60人,其中一半都是在她的带动影响下加入的,而这也正是她最希望看到的,“感觉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喜康助老服务中心主任薛伟:促成1400多对中老年人喜结连理
 
   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参与一场中老年相亲会之后,薛伟“一发而不可收”。11年的时间,她促成了1400多对中老年朋友喜结连理,现在每周六仍然会举办一场中老年相亲会,俨然成了岛城单身中老年人群体中知名的“公益红娘”。但是比促成中老年单身朋友找到另一半更令薛伟看重的,是对于他们精神上的慰藉。
 
   薛伟告诉记者,单身中老年人群体是孤独而敏感的,如何能够解开他们的心结,重新唤起他们对于生活的信心和热爱,需要用真心去付出。她仍然记得有一位老人曾在服务中心门口徘徊好几次,当终于有勇气走进来时,却说感觉活着没意思,早就攒好了安眠药放在床头,“随时准备找逝去的老伴”。这让薛伟很震惊,此后几乎天天给他打电话,用一种女儿似的关怀,慢慢地跟他聊天疏导,并最终帮他找到了理想的伴侣。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如今喜康助老服务中心不但是单身中老年人的相亲场所,更是承担了所在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功能,薛伟还开办了免费的培训班,声乐、舞蹈、手工……“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你会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薛伟表示,看到老人脸上的笑容,感觉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袁成本袁桂芳夫妇:24年走好志愿服务路
 
   1993年一次偶然的爬山经历,让袁成本、袁桂芳夫妇踏上了志愿服务之路,而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24年。
 
   “一开始只是想着为了爬山方便,把路稍微修整一下,没想到能够一路走到现在。”袁桂芳说,他们夫妇二人都喜欢爬山,看到荒草丛生、崎岖不堪的山路,就自己动手修了修,但是看到给大家伙带来的便利和大家的赞许,让二人从心底感受到了那份快乐。
 
   清理浒苔灾害、奥帆赛志愿上岗服务、护林护鸟志愿队……只要有需要志愿者的地方,几乎就能看到他们夫妇二人。记者在二人家里见到了他们保存下来的足有十多厘米厚的报纸,这仅仅是他们参加过的志愿活动中有公开报道的一部分。当然,二人对是否能够报道并不在意,只是想留作个纪念。
 
   袁成本有一手修理自行车的本事,在集市上摆摊免费修自行车已是家常便饭。前一阵在共享单车小黄车刚刚进驻青岛的时候,偶尔会有一些车胎没气、零部件损坏的情况,袁成本回家和老伴一商量,二人决定动手修理。于是经常能够看到袁成本在送外孙女上学回来的路上,拖着一辆自行车往回走,很多人不理解,“这是公共自行车你们修啥啊?”二人的回答也很干脆,“看见坏了放在路边,良心上过不去。”
 
   24年的坚持让袁成本、袁桂芳夫妇成了“志愿专业户”,而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将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记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