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準備工具
1、準備印章材料:常用篆刻字典、砂紙、鏡子、毛筆2支(小筆狼毫、羊毫均可)、墨汁和硯台、印床、刻刀、印泥、連史紙(拷貝紙或宣紙)數份、刷子(廢棄的牙刷亦可)、棕老虎(拓邊款時用)、拓包等。
印石的準備:將砂紙平鋪在水平的桌面上(最好選擇一塊玻璃面),用印石(選一方與將要臨印的印面大小一樣的印石)在砂紙上打磨直至印面平整。
2、設計印稿:初學者宜臨印,印宗秦漢,多臨漢印。我們選擇一方印,將一張半透明的紙(宣紙或者連史紙)附在印稿上,用毛筆蘸墨臨出印稿。
如果想創作的印章可以用印石在紙上印出痕迹然後用毛筆勾畫出邊框,查字典選用適當的篆文設計印面,設計印面一點要注意一方印中和諧與統一還有印的留白。
3、印稿上石:初學者宜用水印上石的辦法,這種方法失真會大大減少,畢竟剛剛學習篆刻直接在石頭上寫出印面難度太大。將印稿反附在石頭上,用乾淨的毛筆蘸清水打濕印面,等印面完全濕透,用宣紙吸干多餘的水分,大概洗到8分乾的時候在附上新的宣紙用力均勻按壓印面。最後取下印稿,基本上印稿複製到印石上了。放在鏡子前看看是否還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如果能力強者亦可直接寫到石料上。
第二步:操刀治印
自古以來刀法無定法,工具也因人而異,有的人喜用大刀,有的人喜小刀。
1、篆刻的執刀法
第一種:與執筆法近似,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刀柄,中指抵住刀柄.無名指和小指緊貼中指。刻印時五指齊用刀,小指向前伸.觸及印石,起穩定腕力控制平衡的作用。適用於質地較軟的小型印材,刻細勁的朱文鐵線篆印。
第二種:用拇指抵住刀柄,其餘四指握柄上端,五指合力自上而下運刀。刻印時指掌俱實,全靠手腕的靈活運作。這種執刀方式便於發力,所刻印文線條渾厚富於力度,適宜刻白文大印。
2、運刀的方法
沖刀法:刀柄側斜,以刀角入石。指實掌虛,五指和乎腕用力推刀,作上下、左右、順逆的沖刻。其中橫衝是以刀外向傾斜,刀鋒右角插入石中。運刀時.中指自右外向左推刀。豎沖則以中指撥刀,上下向運刀沖刻。
逆沖是以拇指、食指捏刀柄,中指后抵,卧刀柄於掌側「虎口」,自下向前推沖。運用沖刀法時無名指和小指起定位作用,抵住印面.控制力量,防止跑刀。
沖刀法適宜刻白文印,沖刀要用力適度、均勻,用力過猛或入刀太深,會感到運刀艱澀難行,不能游刃自如;用力過小或不均,入刀淺則刻出的線痕會飄浮、纖弱。沖刀法便於表現印文圓潤流動的筆勢,線條遒勁挺拔。
切刀法:五指握刀,刀柄垂直,以刀角入石,運用腕力頻頻向下按刀,使兩刀刀角交替切進石內,將切出的刀痕連接成印文線條。切刻時按刀用力不要太重,使刻出的跳刀痕迹錯綜不齊,形同鋸齒。應使切刻出的線條氣勢連貫,渾然一體。切刀法所刻印文渾厚蒼勁,刀法意味濃厚,並能鍥刻較硬質的印材。
3、刻印文的方法
雙刀法:在印文筆畫兩側施刀,用兩刀或兩刀以上把印文筆畫的實線刻出。朱文印是沿筆畫兩側刻出外廓,用切戳的方法將筆畫之外的印底剔鏟掉,使印文筆畫凸起在印面上。刻朱文印用刀要求通暢貫氣、線條均勻。成功的朱文剖面呈泥鰍背狀,產生書法中鋒用筆所具有的力透紙背、渾厚飽滿的藝術效果。
用雙刀法刻白文印,是沿印文筆畫內側兩面施刀,把筆畫實線刻掉,保留平整的印面,留下凹入的筆畫線條。刻白文要求用力均勻利索,印文輪廓線清晰、光潔。雙刀法每一筆畫都要兩次或